广州磋商降低低空救援价格 3万元直升机转运急救能接受吗?
广州磋商降低低空救援价格,近期将公布价格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王沫依
“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低空经济发展条件和丰富资源,且在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方面已探索多年。”近日,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副主任罗红彬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期待今年直升机转运救援能够真正‘起飞’。”
医疗救援航空转运主要按飞行时间计费,费用一般为4万至6.5万元/航时,而且主要由患者自费承担。据记者了解,今年1月,北京正式设立了“航空医疗转运”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单次服务价格上限为3.1万元。罗红彬指出:“直升机转运救援费用高昂,一直是制约其普及的关键因素。如果能将价格控制在3万元左右,直升机转运救援可及性的难题将有望迎刃而解。”
鼓励先行先试
40多家医疗机构可开展航空转运
今年2月28日起,《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将正式施行。该条例明确,广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推动低空经济在空域改革、飞行服务保障、产业融合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先行先试。
实际上,直升机转运救援在广州并非新鲜事物。2019年,广东省内首批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正式启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5家医院以及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深圳市急救中心等2家院前医疗机构率先纳入试点。2022年2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
近年来,不少医院已开展多次航空转运的演习和实操。2022年9月2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合广州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举行了一场紧急医学救援空地联合演练。该演练模拟了一起突发安全事件,一名怀孕28周的孕妇和一名8岁儿童因锐器伤失血过多,病情危急。广州市110指挥中心迅速呼叫120急救申请空中增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主任陈乔珠介绍,当发生大规模交通意外、地震坍塌等紧急状况时,基层医院的120急救团队将负责现场分诊,并第一时间通知市妇儿中心做好接收危重症患者的准备,同时启动救援直升机。演练中,救援行动快速高效,孕妇和患儿迅速被转运至妇儿中心增城院区的直升机停机坪。
2023年4月17日,一位因车祸重伤的患者从韶关粤北人民医院通过直升机转运至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从韶关到广州,常规开车至少需要3小时,而直升机仅用1小时就能完成转运,为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东部通航作为低空改革试点单位,每年转运患者约25至30例。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救援事业部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在广东省内,与东部通航签约合作的医院已经超过40家。去年一共有39例航空救援转运。”
降低飞行门槛
让工薪阶层也能用得起直升机转运
目前直升机转运救援费用高昂,这是不争的事实。据了解,用于医疗救援的直升机整机造价约7500万元,这直接导致了直升机转运救援成本高昂。而且医疗救援航空转运主要按飞行时间计费,费用一般为4万至6.5万元/航时,主要由患者自费承担。有的用户是保险的VIP客户,保险就可以支付转运的费用。据友邦保险经理张利介绍,目前全球高端医疗保险的客户,在发生严重车祸后,高端医疗保险可以为航空转院买单。不过东部通航去年39例医疗紧急救援转运全部都是自费。
今年1月份,广东省医保局发文,将原市场调节价项目“航空救助”修订为“航空医疗转运”,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医院自主制定收费标准,按价格管理权限报相应医保部门进行价格备案后实施,2025年2月1日起执行。
实际上,广州的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已开展多年,直升机转运救援技术较为成熟。今年2月,海珠区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宣布,正在筹建的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枢纽型垂直起降场,该项目包括垂直起降坪、低空飞行运营平台及配套设施等基础建设,以及直升机飞行运营。
罗红彬表示:“我们正在与多家航空公司磋商,希望降低直升机转运救援的成本,让直升机救援真正‘飞起来’。”他说,以浙江省为例,该省依托圣翔航空,设置了57处停机坪,自2016年以来已完成140例直升机救援。浙江省以浙大二院为核心,组建了“1小时”空中急救网络,覆盖84家会员单位,每个县市至少布局1家医疗机构停机坪。此外,青岛对于突发事件救援服务采取的是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投入2940万元购买600小时航时(2架飞机)用于急救医疗,相关费用由政府支付。
罗红彬介绍,北京设立的“航空医疗转运”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单次服务价格上限为3.1万元。他认为,3万元左右的价格可能是大众能够接受的范围。他还表示,预计今年四、五月份,广州的直升机转运救援价格有望确定。
“目前我们使用的机型是空客EC135双引擎医疗构型直升机,航空转运救援的平均服务费仍然在6万元/航时,如果是3万元/航时的话,难以支撑运行成本。”东部通航救援事业部总经理薛一飞也希望政府资金、医疗保险以及商业保险能够参与进来,加大对航空医疗救援事业的支持,全面助力行业发展。
无人机配送紧急医疗物资
保障生命安全打通空中通道
广州是一座超大型城市,由于历史原因,道路较为拥挤,路网存在先天不足,这给急救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罗红彬介绍,广州目前有150个急救站,平均急救到达时间为13分钟(从120接线员摘机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因此,除了直升机转运救援,低空经济在医疗物资运输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记者了解,海珠区经过对多方面甄选,已正式确定以海珠区中医医院为中心,覆盖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8条飞行线路。
2月20日,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女保健部部长邱琇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迫切希望能够在无人机运输上有突破。她举例,在急救用血方面,通常是由医疗机构派车去血站取血,再用到病人身上,往返车程常常超过2小时。分娩后大出血是最常见的紧急用血情形,一旦发生大出血,用血量非常大,常常超出医院常规储备血量。面对大出血的病人,血源和时间就是生命。“目前,空中路径的规划是清晰的,而且血液制品管理已经建立了很好的信息化基础。”因此,她建议在推进低空经济的时候,做好公益服务的规划,可以利用无人机来运输医疗用血,仪器设备医院间调用。“在广州,距离广州市血液中心最远的医疗机构是从化区北部吕田镇卫生院,它到血液中心的驾车距离为130公里,耗时约1.5小时。直线距离100公里,如果采用无人机运输,可能更为快捷便利。医疗服务对于无人机运输的需求是明确的,可以很好地解决临床急需用品,在保障生命安全上打通空中通道。”邱琇表示。
“希望有关部门组织牵头,规划路线等,让医疗专用无人机也能飞起来。”邱琇如是说。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