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8,读懂广州产业发展“新”密码 多位代表为“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建言献策
读懂2025年广州产业发展新蓝图,“12218”是一串绕不过的数字密码。
何为“12218”?广州给出答案:“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1个总体要求;“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2个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广州特色优势的“21+8”重点产业,包括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6个未来产业和8个现代服务业。
不久前召开的2025年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州的战略之举、关键之为。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硬脊梁,唯有挺起硬脊梁才能真正挑大梁。在今年广州市两会上,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议题。制造业如何乘上AI东风?传统优势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何发展壮大?大家立足各自领域,为广州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立足制造业立市,推动形成“AI原生型产业生态”
广州产业基础雄厚,有12个千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9个千亿级服务行业,其中传统产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有7万多家消费工业企业、500多家专业批发市场,“两业融合”“两化转型”有巨大空间。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滚滚而来,将深刻改变经济生产函数,重塑产业结构和布局。广州如何抓住风口,乘着AI东风,为千年商都、传统产业插上数智腾飞的“翅膀”、擦亮绿色发展的“底色”?
广州市人大代表、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学锋表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窗口期。面对AI技术革命浪潮,需立足“制造业立市”战略根基,以“全要素重构、全链条赋能、全场景渗透”为主线,推动形成“AI原生型产业生态”。
具体而言,广州可构建“三位一体”(算力基建、数据要素、算法开源)AI基础设施体系:算力基建上,打造大湾区智能算力枢纽,重点以南沙、黄埔为中心,建设1000P级国产化智算中心,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共建”模式,提供普惠性算力服务;数据要素上,创建“工业大数据特区”,比如设立粤港澳工业数据交易所,开发“数据保险箱”技术,实现汽车、装备等产业数据合规流通;算法开源上,建设AI模型工厂等。
此外,李学锋认为,广州可实施“三大融合”产业跃升工程:“AI+制造”,打造智能生产新范式,开展“千企智改”行动,对规上企业免费提供智能诊断;“AI+商贸”,重塑千年商都新优势;“AI+服务”,培育城市治理新形态,如在老城区试点AI养老社区,部署健康监测机器人、智能适老化改造系统等。
突破发展瓶颈,加快推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设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向新而行,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州在《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被明确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当前,广州开展了通过城市更新推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等重点片区发展的工作。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董事长骆建云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广州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设的建议。他表示,环五山片区是广州城市更新四大重点片区中唯一强调以科创为导向、通过科创要素驱动实施更新发展的片区,仅2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容纳了华南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华南国家植物园等11所科研院所以及16所职业院校。当前,环五山片区存在产业引导弱、低成本科创载体缺乏、科创扶持机制保障不足等发展困境。为此,他建议,学习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上海杨浦科创集团等经验,成立环五山科技创新产业招商运营主体,使其成为集产业载体开发、园区运营、科技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全过程参与环五山片区资源整合与市场化运作,并通过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共享收益等方式完善“院校地企”统筹协调机制,打破“围墙隔离”,从而实现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的技术发现转化机制。
保持领先之姿,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重点打造智能汽车、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目前,这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总营收达4万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7.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广州如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就此议题,不少代表委员携务实之策上会建言。如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陈腾飞建议,广州要加快推进低空飞行综合试验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增加投资力度,并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人才,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验证工作能够在航空器适航审定、试验试飞及场景探索等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广州是知名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如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工党广州市委会提出一份集体提案,其中建议通过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打造具有广州特点、根植性强的龙头企业,在现代中药、IVD(体外诊断产品)、医学检验检测、基因与细胞治疗、生物药等特色优势领域,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与瞪羚企业,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广州生物医药“子名片”。
民进广州市委会在集体提案中建议,依托广东省中医药产业优势,打造广州南药“出圈出海”新高地,多方联动制定南药出海整体规划,通过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服务先行,药品紧随”贸易模式的形成。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