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一夜之间,中国跨境电商美国生意骤变

发布时间:2025-02-07 11:26:29来源:
近日,一则消息如平地惊雷,让中国跨境电商在美国的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时间 2 月 4 日,美国邮政服务(USPS)晚间宣布,从当日起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虽仅半日,政策更改,美国邮政又继续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邮局的入境包裹。但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的是中国跨境电商在美国市场的重重困境。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风暴来自于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2025 年 2 月 1 日,特朗普签署新政策,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 10% 的关税,并取消了价值 800 美元以下的小额货物免税政策。此政策直接导致美国海关对中国低值货物的报关审核变得异常严格,大量中国跨境电商包裹无法顺利完成合规清关,只能面临被退回或滞留的命运。

这一系列堪称 “组合拳” 的政策变动,让中国跨境电商在美国的业务一夜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 Temu 和 SHEIN 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在美国市场迅速崛起,凭借丰富多样的商品品类、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以及此前的免税政策,给美国本土电商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此次政策调整,明显是剑指中国跨境电商的 “小包直邮” 模式,意图削弱其价格优势,配合美国所谓的 “中美脱钩” 战略布局。

新政之下,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当其冲的是成本激增,利润被严重压缩。美国海关数据显示,在 2024 财年,通过低值免税渠道进入美国的中国包裹多达 14 亿件,占对美出口总量的 10%。新政实施后,单个包裹的成本预计将增加 20%-30%。以往 800 美元以下包裹可享受免税政策,如今不仅优惠不再,还需额外加征 10% 的关税。深圳一家主营 3C 配件的跨境电商企业,原本产品毛利率可达 25%,新政实施后,成本大幅攀升,毛利率骤降至 10%。

订单取消、库存积压的情况也十分严重。不少卖家收到美国买家的批量取消订单通知,原因是关税和运费的增加使得商品总价远超消费者预期。广东一位从事服饰销售的卖家无奈表示,订单量在一周内暴跌 60%,仓库积压货值超过百万。与此同时,物流成本也大幅飙升,美国邮政暂停服务期间,DHL、FedEx 等商业快递运费上涨了 15%-20%。浙江一家经营户外用品的跨境电商,因物流时效从原本的 5-7 天延长至 15 天以上,大量客户流失,店铺评分急剧下降,订单量锐减 40%。

在这场政策风暴的冲击下,行业洗牌加速,中小卖家处境危险。头部企业凭借提前布局海外仓、转向大宗货运等策略,尚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但中小卖家由于资金链相对脆弱,缺乏完善的合规能力,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半年内,可能有 30% 的跨境小微企业被迫退出市场。福建一家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因无法承受关税和物流成本的突然增加,资金链断裂,最终倒闭。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操作,绝非简单的贸易政策调整,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保守派智库 “传统基金会” 提出的 “2025 计划”,将中国视为 “最大威胁”,主张通过关税、科技封锁、供应链重组等手段,实现全面的 “中美脱钩”。此次关税新政,便是该计划的先导性举措。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对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等商品加征 10%-15% 的关税,并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商务部积极鼓励企业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借助 RCEP 协议等契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尽管目前中国跨境电商在美国市场遭遇了严重挫折,但未来仍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卖家们必须积极完善报关数据,及时申请海外商标专利,并充分利用 AI 工具优化供应链;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独特价值和鲜明形象的品牌;进行市场多元化布局,降低单一市场依赖,积极拓展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在美国市场内部也尝试开拓不同的细分市场;加强本地化合作,融入美国市场生态,与美国当地供应商、物流商、营销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美国此次政策调整,给中国跨境电商敲响了警钟。短期内,行业将面临阵痛,但从长远来看,也将促使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加速转型,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更加稳健的姿态走向全球市场。后续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将如何应对,美国方面又是否会有进一步动作,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