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2024目标价实现了吗
发布时间:2025-02-12 15:19:25来源:
恒生电子彻底收购赢时胜存在一定可能性,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可能性因素
- 股权结构方面:恒生电子自 2021 年起多次增持赢时胜股份,截至 2024 年,通过协议转让和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达 12.97%,与原第一大股东唐球的持股比例 13.33% 十分接近,为进一步的收购或控制权变动奠定了一定基础。
- 业务协同方面:恒生电子是金融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业务覆盖券商、银行、资管等卖方业务 IT 系统。赢时胜专注于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和托管系统,在买方业务(资管、托管)市场占有率超 90%。两者业务既有竞争又具互补性,若合并,恒生电子可完善业务链条,形成 “卖方 + 买方” 全链条的金融科技集团,提升产品线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 政策与资本运作环境方面:中国证监会近年来对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持开放态度,尤其是通过 “绿色通道” 加速审批,为金融科技企业的整合提供了政策便利。蚂蚁集团作为恒生电子的大股东,业务调整后可能有资本运作的需求,若将赢时胜的金融科技业务并入恒生电子,腾出的 “壳资源” 可能用于承接蚂蚁集团的资产,实现 “借壳上市”。
- 市场预期与财务动机方面:赢时胜股价曾长期处于低位,恒生电子的增持成本相对较低,合并后可能通过业务协同提升估值。市场对蚂蚁集团借壳上市的预期也推高了赢时胜的关注度。原大股东唐球转让股份后,可能通过高对价退出或保留部分股份享受重组红利;恒生电子则可通过整合业务扩大规模,提升行业话语权。
不确定因素
- 控制权承诺与监管风险:恒生电子曾明确承诺 “不谋求控制权”,且金融资产重组面临严格监管,需符合证监会最新政策导向,未来是否突破承诺、能否顺利通过监管审批存在不确定性。
- 股东意愿与利益协调:除了大股东外,赢时胜其他中小股东的意愿也会对收购产生影响,若不能满足各方利益诉求,可能导致收购受阻。此外,如何协调恒生电子现有股东与赢时胜股东之间的利益,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业务整合难度:尽管两家公司业务有互补性,但在实际整合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技术架构、产品体系、客户资源、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整合效果,甚至导致业务混乱,这也可能使恒生电子在收购决策上更加谨慎。
分享中国船舶 2024 目标价实现了吗
中国船舶在 2024 年有多个机构给出的目标价,截至 2024 年底来看,不能简单地说实现或未实现,以下按不同机构目标价情况具体分析:
- 国投证券:国投证券在 2024 年 4 月 11 日给予中国船舶 6 个月目标价 42.21 元,若从时间维度及常规理解的 6 个月内来看,截至当年 10 月左右,如果股价达到或超过 42.21 元就算实现目标价,但无明确信息显示在这期间是否达到这一价格。
- 华泰证券:华泰证券在 2024 年 10 月 31 日给出目标价位 51.6 元,截至 2024 年 10 月 31 日,公司最新收盘价为 36.75 元,较目标价有一定差距,未实现该目标价。
- 瑞银证券:瑞银证券在 2024 年 10 月 31 日将目标价从 50 元下调至 44.30 元,同样截至 2024 年 10 月 30 日股价为 38.65 元,未达到调整后的目标价。
- 广发证券:广发证券在 2024 年 9 月 26 日给予目标价 46.3 元,从后续股价表现来看,没有相关数据显示达到了该目标价。
2025 年 1 月 26 日,华泰证券又发布研报给予中国船舶 “买入” 评级,目标价不超过 45.09 元。而 2025 年 2 月 12 日,中国船舶收盘价为 33.31 元。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