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中国手工业培训助力布隆迪民众创业和经济发展
恩达伊施米耶·塞莱马尼自豪地向记者表示,他2002年至2004年参加了中国的技术援助项目——卡蒙盖手工业培训中心青年培训,结业后开始创业,生活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6月21日在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拍摄的卡蒙盖手工业培训中心青年培训项目结业学员恩达伊施米耶·塞莱马尼开设的竹藤产品商铺。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我盖了新房子,娶妻生子。现在不仅有能力养活家人,还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塞莱马尼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因参加培训班结缘组建了家庭。目前,他每月收入达到200万布隆迪法郎(约合700美元),并雇用了10名当地员工。
据了解,自1985年起,中国派遣技术专家组到布隆迪,每两年举办一期技术培训。该项目培养了约600名手工业技术骨干。
这是6月21日在位于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的卡蒙盖手工业培训中心拍摄的产品展示厅。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项目组组长黄东介绍,中国援建的培训中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包含各类专业培训教室、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厅等。该中心目前有5名技术专家和一名翻译,教授藤编、竹编、木工和缝纫刺绣等课程。每门课程的编制和教学都着眼于保护和利用竹、藤、草、木等当地自然资源,并提高产品附加值。
黄东告诉记者,像塞莱马尼一样,许多毕业的学员要么自己开店或创办厂家生产传统手工艺品,要么在工厂工作或前往周边国家就业。
6月21日,在位于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的卡蒙盖手工业培训中心,学员在生产车间制作藤编产品。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该培训中心主任恩杜瓦约·洛朗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特别感谢中国将技能培训带到布隆迪,中国技术专家的培训为这里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机会,使他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记者注意到,缝纫刺绣教室中放置了几排缝纫机,其中包括蝴蝶牌等中国品牌。项目组副组长兼培训中心翻译李岚介绍,缝纫刺绣专业的一些产品常常成为布隆迪时尚界爆款,深受当地女性喜爱。
6月21日,在位于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的卡蒙盖手工业培训中心,学员在生产车间制作竹家具。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李岚说:“藤编、竹编等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国专家将这些技术带到布隆迪,并经过多年辛勤努力,帮助许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员找到了谋生之路。”
黄东表示,培训中心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培训经验,针对当地学员特点,制定了五个专业的中文和法文版教学大纲,并编制成册,为布隆迪在手工业技术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这张拍摄于2023年的资料照片显示,在位于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的卡蒙盖手工业培训中心,学员在培训教室内学习制作竹编产品。新华社发(中国援布隆迪手工业专家组供图)
在不久前的第14期学员毕业典礼上,当地教育官员塞尔日·恩德雷伊马纳代表布政府向中国专家表示由衷感谢。他说,这一项目不仅在技术培训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帮助布隆迪培育了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手工业,进一步巩固了布中友好关系。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